找到相关内容933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讲要

    又法身之身云者乃聚积义,众生聚积五蕴成身,故生灭无常,佛则聚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无漏蕴为法身,故能常乐我净也。本论所讲之菩提心,即为得此身之最胜方便,而为不退之因,一切功德由此生起,喻如白月初分,...发生。此处当依后释,谓清净心性众生本具,由其无知,等同放,必于菩提发起希求之心,而后觉此心性之存,故今以菩提生心之菩提心说法界,于果立因名也。本论以此心为主体,从果因乃至涅槃一性,如其次第有十二门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366670.html
  • 摩诃衍宝严经讲要

    不起故。谓此性无由使之生,亦不可使之灭也。次谓颠倒处变坏。经云常、如法故。此性乐,无为悉同等故。此性清洁,至竞无垢;此性非我,求我不可得故。是为涅槃四德,真实常乐我净。三清净退变坏。经云此性洁,...无(大乘亦无此),而於能取之诸行有所障蔽。不知毕竟逮离言说自性之空性,竞执佛言诸行无常为实性,进而执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之为究竟。致有住於补特伽罗无我(有情空)及住於涅槃(行空)之。是即为慢,亦为倒见。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866676.html
  • 契入真理之境的智慧(1)

    阶段,行者可能退而至初始阶段,称为顶退.如果行者能真正忍可苦,集,灭,道之理,进而升至第三阶段的修行,则称为顶住.  其三,忍法有三类.第一类下忍,乃忍可欲界,色,无色界之四谛十六行相.第二类中忍,...内凡位,别教之三十心(即十住,十行,十回向).根据智者的解释,行人因修圆行,得入圆位.具体而言,善修平等法界入信心,善修慈愍入念心,善修寂照入进心,善修破法入慧心,善修通塞入定心,善修道品入不退心,善...

    沈海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0767302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七)

    无色界的烦恼──(1)色爱结︰指贪著色界五妙欲的烦恼。(2)无色爱结︰指贪著无色界禅定境界的烦恼。(3)掉结︰指二界(色界、无色界)众生心念掉动而退禅定的烦恼。(4)慢结︰指二界众生恃自凌他等憍慢的...皆能一同回向共成无上菩提。让我这个愿望,能念念增长,生生世世,常系在心,终不忘;并为陀罗尼之所守护,进而奉行止恶行善不渝。  关于“陀罗尼”一词,为梵语dhAraNI的音译,其意译为总持、能持、能遮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468460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八)

    决定发。  不决定发心:即非菩萨种姓,或具足菩萨种姓却于修学的过程中退既得的功德,或退转于三界之迷境的所有发心。  此中,因无种性的人遇缘暂发而没有决定性。假如具有菩萨种姓,在十信位以前,虽有大乘...见道的得法性发心、具退转的不决定发心、不再退转的决定发心、随缘而转的不清净发心、不随缘而转的清净发心、处于不正行的羸劣发心、处于正行的强盛发心、胜解行地至十地的未成果发心、如来地的已成果发心。  (二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568461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九)

    、能成不退转地与发心相违之法  一、能成不退转地之法  二、与发心相违之法──三十二挂碍堑路  陆、十法能令不退菩提  一、劝发菩提心  二、供养诸佛  三、听法无厌  四、勤求和合  五、舍身护法...毁谤。  二十九、不觉事。  众生因不闻正法,而起诸邪见,没有察觉破坏众生善根、使流转生死的种种魔事,以致退菩提心。  三十、习持俗典。  舍弃佛典,反而研习受持不合正法的风俗典籍。  三十一、不肯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668462.html
  • 四川摩岩造像“唐瑜伽部主总持王”

    顶上旋终不以此苦退菩提心;(左)假使百千劫所作业不忘因缘会遇时果报还自受。字径4。  13洞门框左右题刻、佛圆龛:门枋上端各开一佛圆龛;门枋中段各双勾竖刻5字:佛报恩重经大孝释迦佛...

    陈明光 胡良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5168918.html
  • 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

    逢叶落又抽枝。自从一见桃花后。直至如今更不疑。沩山曰。从缘悟入永无退。汝善护持。时玄沙闻举乃云。谛当甚谛。当敢保老兄未彻在。故号周遮。是宛转未许之义也   会得南泉亲的旨 南泉愿禅师。因与陆亘大夫坐次。...谁是能同之者。此颂摄异为同。同无同相。强称为同也。同者玄寂体也。异者灵鉴用也。肇论云。是以般若之与真谛。言用即同而异。言寂即异而同。同故无心于彼此。异故不于照功   谁得圆通妙终南个老翁 箭穿江...

    忌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2669599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大乘起信论述解(1)

    修行,以六波罗密为行门,但尚未证得道果的菩萨。内凡位指十信位,谓能渐断见思二惑,得六根清净,但所证的理不深,容易退,虽得道果,却不牢固。二、贤位菩萨-指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三十个阶位,虽已断见思惑,又...劫以来,发广大心,精修无间,期登圣果。   (五)巧大-由善巧方便,化导于他,不舍生死,垂形诸趣,于生  死中去住自在。   (六)畏大-智力内充,明了决定,于大众中广说一切法义,既决  定无,则无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970233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佛学基础

    不果,于是挑选五人伴随佛陀修苦行,但因该五人见佛陀接受牧羊女供养,又跳入尼连禅沐浴,以为佛陀已经退道心,便离开而至鹿野苑继续苦行。由于他们与佛陀的因缘非常特殊,所以佛陀首先前往度化。起初,他们看见...法门,即“未安道谛,令安道谛”。  (四)佛道无上誓愿成—自行化他的究竟在于证得涅槃安乐的境界,即“未证灭谛,令证灭谛”。  发四弘誓愿,又名发菩提心,若此愿心不发,则道业将不坚固,容易退失疑悔。大乘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170235.html